發布日期:2022-04-14 ??瀏覽次數: 次
疏浚砂10萬噸以上省級審查,10萬噸以下市級審查,收益繳入國庫
據中國砂石網獲悉,日前,四川省水利廳公示《四川省進一步規范河道砂石管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窂穆鋵嶉L江經濟帶發展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出發,從加強河道砂石管理、規范河道砂石監管執法兩個方面出發,強化相關行業監管責任,規范河道砂石管理。具體要求如下:
加強河道砂石管理方面:嚴格落實河道采砂規劃制度;嚴格落實河道采砂許可制度;規范采砂現場建設;規范河道疏浚砂利用管理。
特別是《意見》除對河道采砂行為本身作出規范要求外,更進一步的對環保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建立生態責任追究制度,探索推行河道采砂生態修復履約保證金制度。
《意見》對河道疏浚砂作出明確要求:省管河道疏浚砂綜合利用量在10萬噸及以上的由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省管河道疏浚砂綜合利用量在10萬噸以下及省管以下河道疏浚砂綜合利用由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疏浚砂收益作為財政非稅收入繳入國庫。
全文如下:
四川省進一步規范河道砂石管理的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強化相關行業監管責任,規范河道砂石管理,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河道砂石管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規范河道砂石管理,保障河道防洪安全、河勢穩定、有序開展河道砂石資源綜合利用。
(二)工作原則
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河道砂石資源屬國家所有,實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發展改革、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齊抓共管、聯防聯控,依法依規組織實施。
生態優先,兼顧發展。河道砂石管理應符合生態保護的要求,按照相關規范規程科學論證,依照法律法規嚴格審批,在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兼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從嚴監管,依法實施。強化屬地主體責任,加強部門監管責任,落實監管制度,完善監管設備設施和措施,實行全過程監管,確保河道砂石高效利用、管理規范。
二、加強河道砂石管理
(三)嚴格落實河道采砂規劃制度。
河道采砂實行規劃制度。四川省境內河道采砂規劃按河道管理權限分級審查批復,長江干流河道采砂按《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執行。省管河道采砂規劃由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技術審查,市(州)管及以下河道采砂規劃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技術審查,由屬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采砂規劃技術審查前,規劃組織編制單位應征求同級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草等相關部門意見并取得同意。以流域為單元或跨多個行政區域的河道采砂規劃,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經批準的河道采砂規劃應當嚴格執行,確需修改時,按照原規劃批準程序重新報批。
(四)規范河道采砂規劃和方案編制。
河道采砂規劃應遵循“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原則,統籌河勢穩定和防洪、通航、水生態環境、涉水工程、臨河基礎設施、跨河建筑物等要求??h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按照《河道采砂規劃編制及實施監督管理技術規范》(SLT/T423-2021)編制河道采砂規劃及年度實施方案。依法劃定禁采區、禁采期,明確可采量、開采范圍、深度和高程,確定開采船舶、機具數量、功率、裝卸碼頭、砂石堆放地點,以及禁采期船舶停泊區;明確行業、企業在監管、安全等方面職責。河道采砂年度實施方案在征求同級相關部門同意后,報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五)嚴格落實河道采砂許可制度。
河道采砂實行許可制度。采砂企業在依法取得河道砂石資源開采權后,按照一場一證、一船一證原則向屬地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采砂許可,填報四川省河長制湖長制信息化平臺采砂相關信息。水行政部門逐級備案采砂規劃、年度實施方案、采砂出讓權、管理責任人等相關資料。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收到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采砂許可備案復核信息后,通過四川政務服務網發放河道采砂許可電子證照。
(六)規范采砂現場建設。
河道砂石開采現場應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安裝定位系統、設置有電子圍欄、出入卡口、計重計量、環保設施等設備,現場數據接入各級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信息平臺,對河道砂石開采、運輸環節進行監管。上岸利用砂石不得非法占用港口岸線,應在合法碼頭裝卸。砂石加工(堆放)場不得設置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場內分區合理,符合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部門相關要求。落實現場安全生產管理及貨運源頭安全責任,建立健全采砂現場貨運裝載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度?,F場建設是否符合水利等相關部門要求,作為采砂許可備案復核重要基礎。
(七)規范采砂作業現場平整修復。
按照“誰開采、誰清理,邊開采、邊修復”原則,采砂企業應履行河道采砂主體責任,按照年度實施方案要求平整、修復采砂河段河道及岸線。各地應建立生態責任追究制度,探索推行河道采砂生態修復履約保證金制度,強化采砂企業生態修復責任。年度采砂任務結束后,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核驗河道平整修復情況;納入國家高等級航道規劃的河道平整修復,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當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組織核驗河道修復情況。核驗結果作為編制下一輪河道采砂規劃報告的重要依據。
(八)規范河道采砂規劃執行監管。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河道采砂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監測評估采砂規劃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規劃、許可實施中的問題。規劃執行到期后,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并將情況報送原規劃技術審查單位??偨Y內容包括:采砂實施情況、執行效果、采砂對河道的影響、結論與工作建議??偨Y將作為下輪采砂規劃編制、審查工作的基礎。
(九)規范河道疏浚砂利用管理。
河道清淤疏浚應堅持政府主導、確有必要、規模適度、嚴格監管原則,參照工程項目基本建設程序執行。河道清淤疏浚、航道維護性疏浚以及水利、水電、航電、航道整治、市政等涉水工程,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開挖作業產生的砂石資源統稱為疏浚砂。疏浚砂需綜合利用的(工程自用除外),由政府確定的疏浚砂利用項目業主委托設計單位編制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含疏浚砂綜合利用方案),征求同級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草等相關部門意見并取得同意后,經有河道管理權限的水行政部門技術審查,報屬地人民政府批準實施。省管河道疏浚砂綜合利用量在10萬噸及以上的由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省管河道疏浚砂綜合利用量在10萬噸以下及省管以下河道疏浚砂綜合利用由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省水發集團牽頭會同市(州)政府實施新審批省管河段和跨市(州)主要河段疏浚砂綜合利用項目;納入國家高等級航道規劃的河道,由省港投集團牽頭會同市(州)政府實施航道疏浚砂(包括航道維護性疏浚、航電、航道整治產生的砂石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疏浚砂收益作為財政非稅收入繳入國庫。疏浚砂利用項目業主應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按照屬地人民政府批準的可行性論證報告執行,不得超審批實施。
三、規范河道砂石監管執法
(十)嚴格落實監管責任。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嚴格落實河道砂石資源管理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按照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河湖長制的決策部署,各級河長負責牽頭組織對非法采砂等突出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將河道砂石管理納入河湖長制考核體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加強組織領導,發展改革、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應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河道采砂及疏浚砂綜合利用監管。涉水工程自用砂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由項目主管部門按照行業職責實施監管。
(十一)規范現場公示。
河道砂石采挖現場應設置規范的河道采砂公示牌、采挖區邊界標識牌。公示牌內容主要包括:長江干流“五個負責人”或重點河段、敏感水域采砂管理“四個責任人”,河道采砂許可證,采砂企業信息,采挖船舶與機具數量、采挖范圍(高程、坐標),開采數量,開采期限(可采期、禁采期),砂石堆放地點,采砂監督電話等。疏浚砂綜合利用現場應設立明顯的標識牌,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疏浚范圍、疏浚砂利用量等信息進行公示。
(十二)建立健全聯防體系
跨省河流相關市(縣、區)應健全川滇(川渝、川陜等)合作機制。建立流域河道采砂聯防聯控機制,健全“屬地+部門”“河長+”等工作機制。推進公安、交通運輸、水利三部門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機制向縣(區)和經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動,實施流域、區域、部門聯動綜合執法,強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管理。
(十三)強化執法打擊。
提高執法力度,以打為先、懲防并舉,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落實打擊“沙霸”、非法采砂等工作要求。凡超批復范圍、規模、數量、時限等實施河道采砂的行為,查實后一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嚴肅處理。公安部門按照《兩高關于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5號),對非法采砂追究刑事責任;生態環境部門負責查處砂石開采、加工領域環境污染行為;交通運輸部門負責查處非法運輸,占用港口岸線非法采砂、非法裝卸,采砂過程中對航道的破壞行為,以及禁采期涉砂船舶亂停亂靠違規行為;水利部門負責查處河道采砂、疏浚砂利用違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規行為;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查處河道內挖沙采石違反漁業管理法律法規行為;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查處砂石加工、銷售領域無照經營行為;林草部門負責查處河道內挖沙采石違反自然保護地管理法律法規行為。
四、保障措施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方人民政府要全面統籌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砂石管理工作。各級河長、湖長負責協調解決河道砂石管理工作中的有關重大問題。
(十五)加強社會監督。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形成統一共識,營造河道砂石資源有序利用的良好氛圍。暢通社會監督渠道,依法公開項目信息。建立群眾有獎舉報制度,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和群眾監督作用。
(十六)加強監督問責。
建立健全管理督查工作機制,河道砂石管理工作納入河湖長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對工作中問題突出、情節嚴重、管理秩序混亂的單位和個人,應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分享:
中國砂石協會
2022年04月14日